旅感閒說雜談|旅行的意義
旅行的意義是什麼?是隨處的拍照打卡嗎?還是親自走進每個城市,領略最道地、最直覺的文化體驗?本文將揭開逗號旅行對於旅行最寫實的感受!
疫後來到2023年,你,也想著深受台灣國人喜愛的旅遊排行第一名的日本東京嗎?
我是真的想去東京旅遊,還是因為看到大家都去了,所以心中起了漣漪?
近幾個月看到前往日本東京、大阪的遊客激增,就連沖繩也加入觀光戰局!我不禁納悶:難道日本沒有其他值得造訪的地方了嗎?當然有,但顯然首選依然是屹立不搖且象徵性十足的紅色鐵塔——東京與古味濃厚的京都。不過事情總有一體兩面,對於有些微人群恐慌的旅行者來說,感謝大夥先前往這些地方,其餘非熱門城市就由我們來探索、探路吧!
日本距離台灣不遠,在桃園機場的班機班次更是密集,提到境內服務更是人人會豎起大拇指的程度。全國47個區域各自有獨特的特色,堪稱一本包羅萬象的字典。(啊是說哪個國家不是呢?哈哈)但因為地緣關係,加上一般上班族排休考量,以及最重要的一分錢一分貨心態,民心所向大部分以Japan(日本)居多。畢竟平日辛勞工作,總是要將鈔票賦予更重大的使命,也就是花錢買快樂、回憶,讓每趟行程值回票價。
我是一個傾向往遊客少的地方去,倒也不是討厭人潮,只是對於拍照打卡短暫停留這個行為非我個人Style。既然都已經安排了時間、假期出一趟國門,想讓內心的確認度表裡如一,也就是用最真摯、真誠的內心迎接這個地方,而非滑了社群軟體到此一遊感。忠於自我說來容易,但當大眾的聲音紛沓而來時,意志薄弱兼建議如雪片般飛來時,尤其身上錢財需掂量時⋯⋯(哭,自己的聲音默默按下關閉鍵。久而久之,眾人前往的地方就是你___去的地方。其實這個行為沒有好與不好的絕對,純粹隨波逐流旅行,忘了傾聽和反問內心最深沉的自己,可能事後就會有花錢留下遺憾的可惜感。
「大家都說、他們也去、那邊比較便宜、欸套裝行程全包了耶⋯⋯」還未深刻意識到旅行真諦時,這些算是常見標配句。當處於學生、社會新鮮人階段,第一次的旅行、一年一次的慰勞之旅,要是中途發生了小插曲,可能會影響到回國後的上班心情。疫情期間,審視了自己以往出國的決定,我發現骨子裡就是不喜盲目跟隨,自己做的選擇、決定,自己負責的概念。還記得第一次去韓國浦項時,僅看到一張電視劇海報(山茶花開時)就起心動念前往,而且是二話不說、義無反顧的那種。我想,這就是一種至純的旅行召喚。
韓國浦項遊:
旅行這檔事無好與壞,端看自己。人類圖常提及一句話:「請回到你的內在權威,別用大腦決定一切。」他人的意見參考價值高,但你自己的內在聲音含金量其實也不低喔!任性地做一回自己,完全倚賴內心指引,旅行途中驚喜將會伴隨而來。一開始安全感不足很正常,但嘗試幾次後就會對這興奮的感受上癮。
由於工作關係,能請假的天數總是需要特別考量、安排。因為不想增添同事工作量也不想浪費得來不易的特休假期,更不想無端丟棄屬於我個人充電進修的美好時光。歐美、紐澳地區所需天數較長,目前短時間內並不是首要選擇,但在未來工作上較為彈性、充裕或許就背起行囊前往。也說不定日後辭職,變成獨立的旅行作家,開始數位遊牧生活?這個夢的種子就先潛藏在我的內心慢慢發芽吧!
小時候常聽到的一句口號,也是他人生命中不可撼動的座右銘——環遊世界。有沒有人跟我一樣,長大後才發現:其實壓根沒那麼想落實這件事情?錢是一回事,理解又是另一個無止盡的思考。原先察覺到不一樣時,還特別檢討自己的內在聲音。比起國家,現階段我比較喜歡以城市為錨,建築文化或是當地人文氣息,格外具有吸引力!
你們對於旅行的感受又是如何?歡迎和我們分享你獨到旅感!